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

甚麼是可愛?

三麗鷗公司設計的卡通人物「U・SA・HA・NA」
 
  接觸日本文化的時候,總是離不開「Kawaii」(かわいい,可愛)這個詞。偶像文化更是如此,在數十人規模的女子團體中,有人說A可愛,有人說B可愛,有人則說C……儘管我們有不同喜好,卻總是用「Kawaii」去形容喜歡的成員。既然不同人共用一個形容詞,那麼她們之間應有某些相同的特質。這些「特質」具體上到底是什麼呢?

  「Kawaii」的意思很難明確地介定,但至少我們對它有基本而共同的理解。根據《日本國語大辭典第二版》的解釋,「Kawaii」大概指會惹人憐憫/引發別人同情心/可憐的/細小的事物或年輕的女性/小孩子。顯然地,現今「Kawaii」的使用範圍已遠遠超出上述的定義,很多女性說「Kawaii」時的含意,除了外觀上的讚美/交流時的應酬等一般情況之外, 「Kawaii」更可用在反語和死物身上,例如料理,飾物,顏色等等,「ブスかわいい」(醜得可愛),「キモかわいい」(噁心得可愛)這類在貶義詞後加上可愛的用法則近年興起,目的是為了中和負面意思。對於可愛的研究,其原點可追溯至德國動物行為學家Konrad Lorenz。他歸納了可愛事物的特徵,包括(1)比身體大的頭部;(2)大眼睛;(3)短小的四肢;(4)圓潤的體型;(5)柔軟的表面;(6)高額頭;和(7)豐滿的面頰。簡言之,嬰兒之所以可愛,正因為他們擁有以上所有的特徵。廣島大學的入戶野宏其後拓展了Lorenz的定義,他列出93項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事物,再讓實驗者判斷每項的可愛和年幼程度,這93項被分為四大類,分別是「年幼↑×可愛↑」,「年幼↑×可愛↓」,「年幼↓×可愛↑」和「年幼↓×可愛↓」 。實驗結果顯示被分到「年幼↓×可愛↑」中的項目大多都不符合Lorenz的定義,例如笑容,暖色,天使,日本女性等等。另外,日本外務省於2009年委任了3名「可愛大使」(カワイイ大使),她們負責在海外積極推廣日本流行文化,3位可愛大使除了皆為女性,更分別是蘿莉塔服裝(青木美沙子),原宿系服裝(木村優)和制服時裝界(藤岡靜香)的代表,然而「服裝」這種可愛元素與人的構造無關,可見單靠Lorenz那7大特徵已不合時宜。由於可愛的東西實在太多,它的定義最後被歸納成「會引起人類保護意識等正面情緒而且無害的事物」(入戶野,2012)。
左起為青木美沙子,木村優和藤岡靜香
   偶像是一種以可愛為賣點的職業,她們盡量把最多的可愛元素渾然於身,不論是制服,髮型打扮還是化妝都散發著可愛的氣場。問題是,為甚麼我們會覺得這些東西可愛?Lorenz的7大特徵是從人類的本能出發的,看到弱小的嬰兒會想保護;比起三尖八角,還是圓潤柔軟的表面更能令我們放鬆,但覺得水手服可愛的情感總不是本能反應吧。故此,入戶野宏提出「可愛的二層結構」(かわいいの二層モデル)解釋,第一層是針對人類面對擁有幼兒特徵(即Lorenz的7大特徵)的事物時的情感,屬於生物學上的表現;第二層則是在生物學的基礎上,再加上當地文化的特色,令到可愛的適用範圍變得更大。以學生制服為例,日本有相當多的高中學校都沒有規定學生穿著校服,儘管如此,依然有不少學生仍穿著「校服」上課,只是他們的校服被稍稍加工過,對於只有些少零錢的學生而言,他們通常都會託父母買一套普通校服,再買不同小飾品裝飾,這樣除了能夠節省金錢外,還能解決每天配襯衣服的煩惱,一舉兩得。另外,日本動漫畫中大多可愛的女角色都穿著被作者「加工」過的漂亮水手服,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習慣了「可愛的女角色+校服」這個設定,自此女子制服就潛移默化,成為可愛的象徵。

文: Smart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ver 2.10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